
中藥名稱:紫蘇梗
來源: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、尖紫蘇等的莖。植物形態詳紫蘇葉條。
藥材:老蘇梗:呈方柱形,有槽。長0.3~1米,中部直徑約0.7~1.3厘米。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。具縱溝及順紋,上有稀疏的柔毛。分枝對生,或已除去。上部分枝常殘留花萼或果實。質硬體輕,斷面黃白色,中心有白色疏鬆的髓,或中空。嫩蘇梗:色淡或青綠色,質松,髓部較大。以老而粗壯、外皮紫棕色、分枝少、香氣濃者為佳。產湖北、江蘇、河南、四川、廣西、山東、廣東、浙江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同屬植物白蘇的莖(白蘇梗)在江蘇、四川等地與紫蘇梗同等使用,並通稱為蘇梗。
紫蘇梗
紫蘇梗
採集:秋未,割取地上部分,除去小枝、葉片及果實,曬乾。或在夏末採收蘇葉時,切下粗梗曬乾。前者稱為老蘇梗,後者稱為嫩蘇梗。
功能與主治:理氣寬中,止痛,安胎。用於胸膈痞悶,胃脘疼痛,噯氣嘔吐,胎動不安。
炮製方法:一、淨制除去雜質。 二、切制稍浸,潤透,切厚片,乾燥三、炮炙1、醋制將緊蘇梗與醋拌勻,燜潤至醋盡時,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或焦黃色為度,取出,放涼。每紫蘇梗500g,用醋60g。 2、蜜製取紫蘇梗片,用煉蜜35%拌炒至蜜汁吸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