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 Du Zhong

【品種來源】

本品為杜仲科落葉喬木植物杜仲 (Eucommia ulmoides Oliv.) 的樹皮。主產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湖北等地。4~6月剝取,刮去粗皮,堆置「發汗」至內皮呈紫褐色,曬乾。切塊或絲,生用或鹽水炙用。

【性味歸經】

甘,溫。歸肝、腎經。

【功效】

補肝腎,強筋骨,安胎。

【主治】

  1. 用於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,下肢痿軟及陽痿,尿頻等症。能補肝腎,強筋骨,暖下元。治腰痛腳弱,常配補骨脂、胡桃肉,如《局方》青娥丸;治陽萎尿頻,可與山萸肉、菟絲子、覆盆子等同用。
  2. 用於肝腎虧虛,下元虛冷的妊娠下血,胎動不安,或習慣性流產等。能補肝腎,調衝任,固經安胎。治胎動腰痛如墜,可配續斷研末,棗肉為丸服,即《證治準繩》杜仲丸。亦可配伍續斷、菟絲子、阿膠等同用。
  3. 現代臨床用於高血壓症,有可靠的降血壓作用。對老人腎虛而又血壓高者,可與淫羊藿、桑寄生、懷牛膝等同用;若肝陽肝火偏亢者,可配夏枯草、菊花、黃芩等同用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  1. 《本經》:「主腰脊痛,補中,益精氣,堅筋骨,強志,除陰下癢濕,小便餘瀝。」
  2. 《本草匯言》:「凡下焦之虛,非杜仲不補;下焦之濕,非杜仲不利;足脛之酸,非杜仲不去;腰膝之痛,非杜仲不除。…補肝益腎,誠為要藥。」

【用法用量】

煎服,10~15g。炒用療效較生用為佳。

【現代藥理】

本品含杜仲膠、杜仲甙、松脂醇二葡萄糖甙、桃葉珊瑚甙、鞣質、黃酮類化合物等。

  1. 杜仲有較好的降壓作用,並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。其降壓作用,炒杜仲大于生杜仲,炒杜仲煎劑比酊劑好。但重複給藥,易產生耐受性。
  2. 能使離體子宮自主收縮減弱,并拮抗子宮收縮劑(乙酰膽鹼、垂體後葉素)的作用而解痙。
  3. 煎劑對家兔離體心臟有明顯加強作用;對狗、大、小鼠均有利尿作用;亦有一定鎮痛作用。還有增強動物腎上腺皮質功能,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鎮靜作用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