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製法用量】
【主治】
治傷寒水氣乘心,厥而心下悸者,先治其水,卻治其厥,不爾,水漬入胃,必作利也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豆科植物合歡(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.)的樹皮。分佈華南、西南、華東、東北及河北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夏、秋間採;剝下樹皮,曬乾。本植物的花或花蕾(合歡花)亦供藥用。
【性狀】
落葉喬木,高達10米以上。樹幹灰黑色;小枝無毛,有稜角。2回雙數羽狀複葉,互生;總葉柄長3~5厘米;葉長9~23厘米,羽片5~15對;小葉11~30對,無柄;小葉片鐮狀長方形,長5~12毫米,先端短尖,基部截形,不對稱,全緣,有緣毛,下面中脈具短柔毛,小葉夜間閉合;托葉線狀披針形。頭狀花序生於枝端,總花梗被柔毛;花淡紅色;花萼筒狀,長約2毫米,先端5齒裂,外被柔毛;花冠漏斗狀,長約6毫米,外被柔毛,先端5裂,裂片三角狀卵形;雄蕊多數,基部結合,花絲細長,上部淡紅色,長約為花冠管的3倍以上;子房上位,花柱幾與花絲等長,柱頭圓柱狀。莢果扁平,長8~15厘米,寬1~2.5厘米,黃褐色,嫩時有柔毛,後漸脫落,通常不開裂。種子橢圓形而扁,褐色。花期6~8月。果期8~10月。生長於山坡、路旁,常栽培於庭園。
藥材︰乾燥的樹皮,呈筒狀或半筒狀,長達30厘米以上,厚1~2毫米,外表面粗糙,灰綠色或灰褐色,散佈橫細裂紋,稍有縱皺紋,皮孔圓形或長圓形,帶棕紅色。內表面淡棕色或淡黃色,有細密縱紋。質硬而脆,斷面淡黃色,纖維狀。氣微香,味淡。以皮薄均勻、嫩而光潤者為佳。
【性味歸經】
甘,平。
入心、肝經。
【功效】
解鬱,和血,寧心,消癰腫。
【主治】
治心神不安,憂鬱失眠,肺癰,癰腫,瘰癧,筋骨折傷。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內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散劑。外用:研末調敷。
【炮製儲藏】
清水浸泡洗淨,撈出,悶潤後先劃成相等大的長條,再切塊或切絲,乾燥。
【現代藥理】
樹皮含皂甙、鞣質等。種子含合歡氨酸和S-(2-羧乙基)-L-半胱氨酸等氨基酸。5月中採集的新鮮葉含維生素C 189毫克%。
【選方】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柏科常綠喬木植物側柏的種仁。主產於山東、河南、河北,此外陝西、湖北、甘肅、雲南等地亦產。冬初種子成熟時採收,曬乾,壓碎種皮,簸淨,陰乾。
【性味歸經】
甘,平。歸心、脾、肝、膽經。
【功效】
養心安神,潤腸通便。
【主治】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10~18克。煎服。
【注意禁忌】
便溏及多痰者慎用。
【現代藥理】
本品含脂肪油約14%並含少量揮發油、皂甙。因含大量脂肪油,故有潤腸通便作用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酸棗 (Ziziphus jujuba Mill. var. spinosa (Bunge) Hu ex H. F. Chou.) 的成熟種子。主產於河北、陝西、山西、山東等地。秋末冬初果實成熟時採收,除去果肉,碾碎果核,取出種子,曬乾。生用或炒用,用時打碎。
【性味歸經】
甘、酸,平。歸心、肝、膽經。
【功效】
養心益肝,安神,斂汗。
【主治】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10~20g。研末吞服,每次1.5~3g。
【現代藥理】
本品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質,並有兩種甾醇,兩種三萜化合物(白樺脂醇、白樺脂酸),酸棗仁皂甙,還含多量維生素C。酸棗仁煎劑有鎮靜、催眠作用,能對抗咖啡因引起的興奮狀態,與巴比妥類藥物表現協同作用。可使防禦性運動性條件反射次數顯著減少,內抑制擴散,條件反射消退。煎劑還有鎮痛、抗驚厥、降溫作用。酸棗仁水溶成份可引起血壓持續下降和心傳導阻滯;亦有興奮子宮作用。
【品種來源】
出自《本經逢原》,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何首烏(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.)的藤莖或帶葉藤莖。主產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蘇、浙江等地。帶葉的藤莖,于夏、秋採取。但商品大都用藤莖,于秋季葉落後割取,除去細枝、殘葉,切成長約70厘米的段落,捆成把,曬乾。
【性味歸經】
甘微苦,平。
《本草再新》:「味苦,性溫,無毒。」
《飲片新參》:「苦澀微甘。」
《陝西中草藥》:「性平,味甘。」
入心、脾、腎、肝經。
《本草再新》:「入心、脾二經。」
《四川中藥志》:「入肝、腎二經。」
【功效】
養心,安神,通絡,祛風。
【主治】
治失眠症,勞傷,多汗,血虛身痛,癰疽,瘰癧,風瘡疥癬。配酸棗仁,滋心陰,寧心神;配生地,養血補陰;配天門冬、麥冬,清虛火、養心陰;配羌活、獨活,祛風勝濕、舒利關節。
【用法用量】
清水洗淨,稍浸泡,撈出,潤透後,切段,曬乾。內服:煎湯,2~4錢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
【注意禁忌】
燥狂屬實火者慎服。
【現代藥理】
莖含蒽醌類,主要為大黃素 (Emodin)、大黃酚 (Chrysophanic acid, Chrysophanol) 或大黃素甲醚 (Emodinmono methyl ether),均以結合型存在。莖葉含多種黃酮,已得到木犀草素-5-O-木糖甙 (luteolin-5-O-xyloside)。亦含蒽醌類化合物,已分得大黃素、大黃素甲醚,大黃素-8-O-5-O-木糖甙 (luteolin-5-O-xyloside)。亦含蒽醌類化合物,已分得大黃素、大黃素甲醚,大黃素-8-O-β-D-葡萄糖甙;並含β-谷甾醇。預試尚含芪類和鞣質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遠志 (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.) 或卵葉遠志 (Polygala sibirica L.) 的根。主產於河北、山西、陝西、吉林、河南等地。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後,挖取根部,除去殘基及泥土,曬乾。生用或炙用。
【性味歸經】
苦、辛,微溫。歸心、腎、肺經。
【功效】
寧心安神,祛痰開竅,消散癰腫。
【主治】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5~15g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禁忌】
有胃炎及胃潰瘍者慎用。
【現代藥理】
本品含皂甙,水解後可分得遠志皂甙元A和遠志皂甙元B。另含遠志醇、細葉遠志定鹼、脂肪油、樹脂等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蚌科動物三角帆 (Hyriopsis cumingii (Lea)) 和稻紋冠蚌 (Cristariaplicata (Leach)) 的蚌殼或珍珠貝科動物珍珠貝 (Pteriamargaritifera (L.)) 、馬氏珍珠貝 (Pteriamartensii (Dunker)) 等貝類動物貝殼的珍珠層。三角帆蚌和稻紋冠蚌在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沼中均產,珍珠貝和馬氏珍珠貝主產於海南島、廣東、廣西沿海。全年均可採收。去肉後將貝殼用鹼水煮過,漂淨,刮去外層組黑皮,曬乾。生用或煅用。用時打碎。
【性味歸經】
鹹,寒。歸肝、心經。
【功效】
平肝潛陽,清肝明目,鎮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15~30g,宜打碎先煎。外用適量。
【現代藥理】
本品含碳酸鈣90%以上,有機質約0.34%;尚含少量鎂、鐵、硅酸鹽、硫酸鹽、磷酸鹽和氧化物,并含多種氨基酸。有效成分碳酸鈣,可以中和胃酸。珍珠母30%硫酸水解產物,能增大離體心臟的心跳幅度;乙醚提取液能抑制離體腸管、子宮的收縮,防止組織胺引起的豚鼠休克及死亡;珍殊毋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 (Ostrea gigas Thunb.) 、大連灣牡蠣 (O. talienwhanensis Crosse) 或近江牡蠣 (O. rivularis Gould) 等的貝殼。我國沿海一帶均有分佈。全年可採,以冬季、春季產量最多。採得後,去肉取殼,洗淨曬乾。生用或煅用。用時打碎。
【性味歸經】
鹹、澀,微寒。歸肝、腎經。
【功效】
平肝潛陽,軟堅散結,收斂固澀。
【主治】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10~30g。宜打碎先煎。除收斂固澀煅用外,餘皆生用。
【現代藥理】
本品含80~95%的碳酸鈣、磷酸鈣及硫酸鈣,并含鎂、鋁、硅、氧化鐵及有機質等。煅燒後碳酸鹽分解,產生氧化鈣等,有機質則被破壞。所含鈣鹽有抗酸及輕度鎮靜、消炎作用。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一定療效。尚可增強免疫力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、犀類、牛類、三趾馬等的骨骼化石,或象類門齒的化石。前一種習稱「龍骨」,後一種習稱「五花龍骨」。主產山西、內蒙古、陝西、甘肅、河北等省。全年可採,由於出土後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,故採挖時立即去淨泥土等雜質,再用毛邊紙粘貼。
五花龍骨亦名青化龍骨、花龍骨。為不規則塊狀或圓柱、半圓柱狀,大小不一。全體淡灰白色、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的花紋,深淺粗細不一。表面平滑,時有小裂隙。質硬而脆,易成片狀剝落,斷面顯網紋,吸濕性強,以舌舔之有吸力。無臭,無味。以質酥脆、分層、有五色花紋、吸濕力強者為佳。
龍骨亦名白龍骨。與五花龍骨的主要區別是:呈骨骼狀或破碎為不規則塊狀,不具花紋,但有的具紋理、裂隙或棕色條紋和斑點;質堅硬不易破碎,更無片狀脫落,斷面平坦,有關節處見蜂窩狀小孔一般認為較五花龍骨質次。以質硬、色白、吸濕性強者為佳。
【性味歸經】
甘澀平,入心、肝、腎經。
【功效】
生品潛陽安神,用於陰虛陽亢,煩躁易怒,心悸失眠,頭暈目眩,癲狂驚等症;煅後功偏收斂固澀,多用於遺精早泄,帶下崩漏,虛汗久瀉,濕瘡癢疹,瘡口不斂,外傷出血等。此外,煅研外用,能收濕斂瘡,又治濕瘡流水,日久不愈者。
【用法用量】
15~30克。宜先煎。外用適量。
【炮製儲藏】
生龍骨:取原藥材揀淨雜質,刷淨泥土,打成約0.45cm小碎塊。
煅龍骨:取淨龍骨置無煙爐火上或煅藥爐內,武火煅至紅透,取出放涼,打成約0.45cm的小碎塊。煅的時間不宜過長,以防灰化。
置乾燥處。
【現代藥理】
主要含碳酸鈣、磷酸鈣,少量鐵、鎂、鋁、鉀、鈉、氯、硫酸根等。
血鈣佔人體鈣的0.1%弱,但對神經、心肌、骨骼及其它組織的影響很大。血鈣含量下降時會導致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強,引起手足搐搦、驚厥、譫妄等;血鈣過高則引起神經症狀或肌無力。鈣進入血液後,能促進血液凝固,并增加血管壁的緻密性,以阻止白細胞及血清滲出血管外,同時又有減輕骨骼肌興奮性的作用。因此龍骨有鎮靜、收斂、固澀、止瀉之效。此外,缺鈣與結腸癌的發生有關。研究結果還表明,嚴重缺鈣不僅對骨骼鈣化有影響,還可發生出血和癱瘓,先是下肢癱瘓。
【品種來源】
本品為等軸晶系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的礦石,主含四氧化三鐵(Fe3O4)。主產江蘇、山東、遼寧、廣東、安徽、河北等地。隨時可採,除去雜質,選擇吸鐵能力強者(習稱「活磁石」或「靈磁石」)入藥。生用或醋淬研細用。
【性味歸經】
鹹,寒。歸心、肝、腎經。
【功效】
鎮驚安神,平肝潛陽,聰耳明目,納氣定喘。
【主治】
【文獻別錄】
【用法用量】
煎服,15~30g,宜打碎先煎。入丸散,每次1~3g。鎮驚安神、平肝潛陽宜生用,聰耳明目、納氣平端宜醋淬後用。
【注意禁忌】
因吞服後不易消化,如入丸散,不可多服。脾胃虛弱者慎用。
【現代藥理】
本品主要為四氧化三鐵(Fe3O4),其中含FeO為31%,Fe2O3為69%。尚含錳、鋁、鉛、鈦等。火煅醋淬後,主要含三氧化二鐵及醋酸鐵等。磁石有鎮靜中樞神經的作用,對缺鐵性貧血有補血作用。